膠東在線秦皇島8月23日訊(特派記者
張倩)世界領先的HRA健康風險評估系統在這里誕生,國內首臺隧道全斷面掘進機在這里下線,國內首創電梯節能自動補償系統在這里研制成功,國內首批微米級干霧抑塵裝置在這里實現批量生產……從經濟指標微乎其微可忽略不計,到成為秦皇島最具發展活力的經濟增長極,改革開放40年,秦皇島開發區實現了鳳凰涅槃般的華麗轉身。
22日下午,“風從海上來·改革進行時”環渤海區域采訪活動走進位于秦皇島開發區的中信戴卡股份有限公司,實地探秘全球最大的鋁車輪和鋁制底盤零部件供應商是怎樣煉成的。
伴隨著改革開放的春風,
1988年,中信集團做出了一個重大決定——在渤海之濱建造中國大陸第一家鋁車輪制造企業戴卡輪轂制造有限公司。此后,中國大陸第一只鋁車輪在這里誕生。5年之后,戴卡人成功為國內著名汽車主機廠的整車配套,中國汽車零部件制造業面貌一新,從此走進新紀元。目前,中信戴卡已成長為全球最大的鋁車輪和鋁制底盤零部件供應商,產量是國內汽車零部件行業出口量第一,行業地位位居全球汽車零部件一百強第七十一名。
在生產車間記者看到,作為輪轂生產原材料的鋁錠整齊的碼放著,顯示著企業強大的產能,熔煉、鍛壓、檢測等各道工序有條不紊地運轉。據悉,戴卡每天都有一款新產品投入市場,每天有四件自主知識產權誕生,在2017年,中信戴卡的專利公開量位居河北省第一名。
作為行業標準制定者,中信戴卡正積極建設智能化的生產管理平臺,采用國際先進低壓鑄造、鍛造、鑄旋及差壓鑄造等技術工藝,生產輕量化的鋁鑄件產品及鋁合金車輪,引領著世界汽車零部件加工的技術進步。
如今,中信戴卡是奔馳、寶馬、奧迪、大眾、標致-雪鐵龍、雷諾-日產、通用、福特、菲亞特-克萊斯勒、豐田、本田、馬自達、現代-起亞以及一汽、上汽、東風、廣汽、北汽、長安等國外、國內主要整車制造商的配套供貨商。在歐洲,半數以上的汽車上都有“戴卡制造”的零部件。
不僅是中信戴卡,如今,在這片128平方公里的土地上,已經聚集了美國通用電氣、日本旭硝子、韓國LG、英國TI集團以及中油、中糧、中信、粵海、哈動力、天威、臻鼎等一批國際、國內知名企業,形成了中國最大的汽車輪轂生產基地、北方重要的重大裝備制造基地、最大糧油食品加工基地。數據顯示,2017年,秦皇島開發區生產總值達到了280.1億元,固定資產投資196.3億元。